浙江省衢州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 刘章华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共衢州市委强调要“坚持民生优先,把穷财政、富民生作为价值取向”。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红十字会应深刻认识促进民生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红十字会宗旨、精神的具体体现,应当将之作为立身之本、履职之要,努力在促进民生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红十字组织在服务民生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服务民生建设是红十字组织的价值体现。在战争年代,红十字组织不分国籍、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场,坚守人道和中立,竭力改善伤病员、难民等最易受损害群体的生存状况,吸引了亿万民众广泛参与,赢得了国际社会极高声望。在和平年代,红十字会凝聚人道力量,积极开展救灾、救助、救护等工作,为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推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红十字组织的鲜明特色,也是赖以生存并蓬勃发展的价值所在。
服务民生建设是红十字组织的职责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备灾救灾、国际救援、健康救护、人道救助、生命关怀等职责。这些职能与民生建设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服务民生建设是红十字组织的职责所在。
服务民生建设是红十字组织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稳定就业、教育公平、社会保障、分配公正、医疗服务,也希望改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条件,同时由于自然灾害、贫困人口等导致的特殊困难也较为突出。围绕这些人民群众的呼声,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全力以赴地做好服务和推动建设,是新时期红十字组织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二、红十字组织在服务民生建设中优势独特、特色鲜明
一是国际优势。红十字会自1863年诞生,迄今已遍布18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运动。而且它坚持独立、统一、普遍等原则,使红十字会始终保持独立、唯一和相互支持的特性,这也是红十字会区别于其他慈善机构的独特优势。红十字会所开展的人道主义工作,不仅可以争取当地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关心和支持,而且可以争取全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二是组织优势。红十字拥有自上而下的完整组织体系,会员、志愿者遍布城乡。衢州市红十字会理顺管理体制后大力推进组织网络建设,目前已拥有基层组织102个,团体会员单位395个,会员近2万人,遍布社会生活各大领域。在每次大灾大难面前,红十字会总能依靠广大会员、志愿者队伍,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人道救助,传播和谐文化。在民生建设中,红十字会必然迸发出盎然的生机,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业绩。
三是法制优势。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为红十字运动发展提供了国际人道法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红十字事业法规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将对各级红十字会建构人道救助机制、服务民生建设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四是人文优势。人道之心、行善之德与生俱来、人皆有之。古代仁人志士竭力倡导的“上善若水”、“仁爱”、“泛爱众”、“兼爱”、“天下为公”等思想,与当今红十字运动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一脉相承、相融相通。衢州多年接受南孔儒家文化的润泽,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历来就具有互助共济、乐善好施的传统。这种社会基础通过红十字会的因势利导和有效整合,可以凝聚成强大的力量,汇成爱的海洋,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同时通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人道事业,可以让参与者有了精神依托,分享到奉献的喜悦,有力地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公民素质、倡导社会文明。
三、红十字组织在服务民生建设中应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在灾害援助中大显身手。在灾害发生阶段,各类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红十字会及时向灾民提供帐篷、棉衣、棉被、食品、饮用水以及医疗药品等民生急需,可及时有效地填补政府供给的缺口;在灾后重建阶段,红十字会筹措善款开展一些民生设施建设。在近几年相继发生的雨雪冰冻、汶川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等重大灾害面前,仅衢州市红十字会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价值2000余万元,有力地支援了灾区救灾和灾后建设。在捐赠现场,诸如残疾人、孩子、老人、病人捐献的鲜活例子层出不穷,作为红十字会专职人员无不动容,做好人道事业的使命感和崇高感油然而生。下一步要把灾害应急能力和备灾救灾长效机制建设作为红十字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主动承担当起“救灾轻骑兵”的作用。
在人道救助中彰显实力。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具有不限定对象、无附加条件、全方位救助的特色,成为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衢州市红十字会2006年理顺管理体制后,通过冠名基金、定向捐赠、认本捐息等新型筹资模式,为社会爱心群体和人道救助对象之间搭建起分享爱的平台。比如针对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设计时设定补偿报销范围和起付线,使一些“赤贫”患者还是难以承担巨额医疗支出的实际,衢州市红十字会通过开展大病博爱救助,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部分人群的压力,使他们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信心。近期推出了红十字博爱公益十大项目,在原有救急、救贫、救困、救病的基础上,把人道救助的触角延伸到助学、助残、留守儿童等方面,力图构建一个全方位的人道救助新格局。
本文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